beautiful world

~观《Evangelion系列》有感~

《Evangelion》,高考前观看的(应该是)最后一部作品。这部1995年的作品随着时间也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,仅仅留下「EVA」这个不朽的名字,只有一些ACGN粉丝才了解这部作品的真实面目。这部被称作「90年代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动画作品」可不是开玩笑的,不过时过境迁,虽说「EVA」这一大名总流传在人们耳中,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看过这部作品——我原本就是其中之一,毕竟这是一部年龄比自己都大的作品。现在,我有点后悔在高三才观看这部作品,实在是有些晚了——不过作为一个小孩,我大概是看不懂的,仅仅能了解一些浅层次的内容,这部作品具体想要表达的内容,等着长大了在细细品味吧。

我对《Evangelion》内涵的理解有两个方面,一个是关于「补完」的内涵,另一个是从角色身上反映出的人生观方面的中心思想。这部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「角色作」,抛开重视剧情的剧场版不谈,在旧作TV版中,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、品质与人生观。这就是为何明日香、綾波、真嗣等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。

关于「补完」这一概念,碇源堂与真嗣等人持有相悖的观点。我个人认为,碇源堂的观点以及整个「人类补完计划」的核心观点,来自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。笛卡尔提出过著名的哲学命题:「我思故我在(Cogito ergo sum)」。他怀疑包括自己的感官在内的一切,唯独不能怀疑的就是「怀疑」本身,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“怀疑”是有真实性的,并非虚假的产物(Wikipedia:勒内·笛卡尔);固然「我思故我在」。笛卡尔以此为出发点,得出「我」必定是一个正在思考的存在。他还认为,既然「我」在怀疑,那么我是不完美的;而「我」却有一个对于完美实体的概念,则必定是「上帝」的存在让「我」得到了这个概念。毋庸置疑地,笛卡尔的思想对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回到作品本身,引用萌娘百科中的一段话:「作品中的人类补全计划是SEELE组织提出,人类(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灵)都是由脆弱的物质构成的,所以也就非常容易受到伤害,而在人与人之间,心灵的世界是彼此隔绝的,内心的屏障即绝对领域(A.T Field),要使人类向更高的领域进化,就必须使人的心灵摆脱躯体的束缚,重新回到人类的诞生之地”莉莉丝之卵”中。唯有如此,才能最终拆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屏障,使不同的心灵世界能够相互补充,走向进化的终点–成为永生的”神”。人类补完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神圣目的而创立的。」这显然是受到了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影响,试图「怀疑一切」,并且凭借「不完美的」精神之间的相互补充,完成人类文明的进化。

而真嗣等人的观点——认为人类不需要「补完」,人能够向一个完美的世界发展。我认为,这便是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体现。斯宾诺莎在其著作《伦理学》(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本)的第一部分「论神」中提出了诸多命题,其中命题五:「按事物的本性,不能有两个或多数具有相同性质或属性的实体。」证明了实体是唯一的,命题六:「一个实体不能为另一个实体所产生。」演绎出实体必定是自因,证明了命题七:「存在属于实体的本性」。同样,斯宾诺莎证明了「每一个实体必然是无限的。」(命题八)、「绝对无限的实体是不可分的。」(命题十三)、「除了神以外,不能有任何实体,也不能设想任何实体。」(命题十四)……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自因的、唯一的、无限的、永恒的、不可分的。他称这唯一实体是“上帝”或“自然”。借用这个观点,我们每个人都是「实体」的一部分,都是不完整的,固然是「不完善的」;然而每个人都是「实体」的一部分,都是完善的「上帝」的一部分。所以真嗣等人认为每个人作为「实体」的一部分,不需要所谓的「补完计划」,也能够向着完美发展。因为每个人都是完美的「上帝」的一部分,所以真嗣放下了儿时留下的内心的苦难,以善意的眼光看待这个人类、看待世界,引领人类完成了真正的「补完」。

无论是笛卡尔的「我思故我在」这一命题、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,还是真嗣等人不断发展的人生观;《Evangelion》教给了我在面对残酷的现实、不完美的人性的状况下,仍然需要坦然接受,不要逃避,勇敢面对;如此一般,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之处。

冷たい夢に乗り込んで、宇宙あおぞらに消えるヴォイジャー、いつでも人々を変えるものに、人々は気づかない。

さようなら、全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。

 

2022高考前夕。

上一篇
下一篇